“一个人前行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同行可以走得很远。”11月21日在广东省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上,工作室主持人、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袁长林对工作室的建设寄予了厚望:希望通过三年努力,工作室能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打造一支优秀的广东省高中数学教学教研教育工作团队作出探索,并为珠海基础教育教学工作贡献新力量。
教师业务水平关系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名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是珠海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年启动的广东新一轮基础教育“名教师、名(园)校长工作室”上,珠海共有16名教师、校(园)长入选省级工作室主持人,规模为历年之最。袁长林便是其中之一。
连日来,珠海省级名教师、名校(园)长集中开班,相继开展所在领域和所授学科的教研工作。珠海市教育局调研员陈智霖表示,要把珠海的省级工作室打造成为珠海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珠海基础教育的品牌。
不止于此,珠海如今已形成从区级到省级名师,从幼儿园到高中,从教师到校(园)长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室体系。下一步,珠海将利用“强师工程”(2018—2020年)实施的契机,在追求名教师、名校(园)长数量的同时,优化工作室结构,提升工作室建设质量,增强各层级工作室实力。
规模
16名教师、校长、园长入选省级工作室主持人
“工作室学员都是经过严格程序挑选出来的,大家都有六七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龄。在这个阶段,学员更希望在教研、课题、上课技巧方面有更高的提升。”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学员、珠海一中高二数学老师乐锐说,工作室囊括了全省多个地市、多所学校的优质师资,大家教的又是同一门学科,有共同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氛围让人成长更快。
今年,省教育厅开展了广东新一轮(2018—2020年)基础教育“名教师、名(园)校长工作室”启动仪式暨主持人集中培训动员会。采取严格选拔和对原有工作室考核两种途径,全省基础教育领域共产生439名省级工作室主持人,规模为历年之最。
相比往届,新一轮中小学名教师、名(园)校长工作室建设明确了工作室实行省地校“共建共管共享”的管理模式,明确了省市(县)校的职责和分工,实现了由过去传统的单中心管理模式向多中心治理模式转变。工作室项目还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规划中。
据统计,珠海基础教育领域共有16名教师、校(园)长入选新一轮省级工作室主持人,为珠海历年来获得省级工作室数量最多的一次。其中有12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4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相比上一轮入选的9名教师和4名校(园)长,这次在名教师工作室上珠海增加了3个名额。
省级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由省、市财政给予经费补贴。其中,建设周期内名校长工作室省级财政补贴45万元,名教师工作室补贴36万元。市级再根据情况提供一定的配套建设资金。
珠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珠海将充分利用新一轮省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的机遇,把工作室打造成为助力珠海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促进珠海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建设过程中,珠海市教育局将鼓励工作室主持人在追求自身成长的同时,主动融入“新师范”建设中,积极探索工作室对职前、职后人才培养培训的新模式、新途径。
与此同时,各省级工作室将把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主持人和学员要成为“四有好老师”和青年教师“四个引路人”,为全市其他教师树立榜样。
此外,珠海市教育局将加强与省教育厅和所在学校协同联动,及时梳理总结工作室建设经验和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效应
带动近600名教师、校(园)长共成长
作为珠海市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高中数学学科省级名教师工作室,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包括主持人1名、学员10名。10名学员分别来自珠海本地的7所学校和对口帮扶的阳江3所学校。
据介绍,袁长林名教师工作室将着手从规划制订、理论学习、课例研讨、课题研究、自我规划和互联网利用等方面开展工作。其中教学教研方面主要包括互联网+数学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研讨、新课标教学研究与课程体系构建、专题调研等内容。
“工作室更像是一个学习小组。”乐锐表示,新课标教研、互联网+数学都是老师当前关注的热门话题,需要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探讨,工作室是研讨这类问题很好的载体之一。同时工作室时常会邀请行业大咖开讲座,到外地学校送课、上公开课等,让学员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以课题为抓手提升高中数学教研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两个月前,广东省中小学名校长尹祖荣工作室举行开班仪式,这是珠海今年启动的首个省级工作室。尹祖荣名校长工作室包括主持人1人、学员5人。工作室学员均为珠海市高中、初中学校校长、副校长。
“这是一个办学治校共同体研究平台。”主持人尹祖荣向记者介绍,工作室以主持人和学员各自学校为实践研究基地,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学习交流分享、专家点评指导、学校诊断改进、考察交流提升、特色项目打造和思想凝练总结等方式,着力夯实学校的教育管理理论基础,共同研究办学治校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力求在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教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成果,同时把学员培养成为名校长或教育家型校长。
截至目前,珠海新一轮的16个省级工作室中,韩延辉、尹祖荣、余志君和朱小艳4个名校(园)长工作室,袁长林、林峰和郭明霞等多个名教师工作室均已启动。按照每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室带动5名校长、副校长,省级名教师工作室带动10名骨干教师的数据计算,16个省级工作室完全启动后,可带动珠海20名校(园)长、全省120名骨干教师成长。
除省级工作室外,珠海也已建立起市级、区级名教师工作室队伍。两年前,珠海启动了首批71个名教师、名校长市级工作室。全市445名骨干教师、校长学员与主持人一起组建工作室,与已有的教研员体系共同探路珠海课程改革、引领学科建设。
据统计,珠海现有省级、市级工作室主持人87人,585名骨干教师和校长成为工作室学员,在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具有很强的带动效应。
在尹祖荣名校长工作室开班仪式上,陈智霖表示,省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是集教育教学、科研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高位发展平台。他希望工作室学员要把学习提升作为第一要务,积极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学习,从而引领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把省级工作室打造为珠海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和珠海基础教育的品牌,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规划
2020年全市选拔50名名校长培养对象
更大规模的名教师、名校(园)长培训正在谋划中。珠海计划着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名教师和名校(园)长,不断壮大全市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在师资建设上为珠海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打下基础。
按照部署,在省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逐年增加的基础上,珠海将扩大现有市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培养规模,计划到2020年新增100个市级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
根据《珠海市新一轮“强师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的安排,珠海将加强学前教育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及园长工作室、名教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市级财政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继续按照每个园长工作室10万元/周期、幼儿园名教师工作室5万元/周期标准配套建设资金,用于跟岗人员培养及承担全市保教人员全员培训任务。
中小学阶段,珠海将启动“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引进60名以上正高级教师、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特级教师、省级以上名校长名教师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博士研究生。
开展“名教师培养工程”。到2020年,全市选拔50名名校长培养对象、100名名教师培养对象和200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中职学校也将强化优质师资建设力度。珠海计划建设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名师、名校长和职教名家队伍,建立中等职业技术名师培养和评价体系。
市级工作室主持人和培养对象的培训和遴选工作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同时也需要专业团队来承担这项任务。
这项任务已有规划。今年4月,珠海市教育局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签订了《共同推进珠海教育“提质创优建高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将选派优秀专家成立导师团,对珠海现有的省、市级名教师和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开展教科研指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教研员、教育科研方面实力很强,通过合作可帮助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珠海市教育局局长林日团表示,通过双方合作,希望能全面加强珠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和市、区教研员队伍建设,助力珠海形成一批在省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
【记者】冉小平
?